湘 伴 导 读
近年来,伴粉们一定能感受到,在湖南,交通出行越来越便利了。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和大家有着同样的感受。11月5日,他在省交通运输厅调研时说,交通运输是近年来湖南变化最大、群众感受最深、成效最显著的行业,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委书记所说的“三个最”,充分体现了湖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效。到底是怎样亮眼的“成绩单”,得到了杜家毫的充分肯定?他对湖南这一领域发展,还有什么样的期盼?

11月5日上午,省委书记杜家毫在省交通运输厅调研 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这也是杜家毫在这次调研中反复提到的目标。
这道3年前出的题,湖南交出了怎样亮眼的答卷?
来看几个数据。
目前,湖南公路总里程已达24万公里,位居全国第六。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725公里,居全国第四位,形成了“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除石门县外,湖南有121个县市区可半小时上高速公路。
图为永吉高速公路古丈至吉首段。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水运方面,全省航道总里程1.2万公里,千吨级以上航道1111公里,千吨级以上泊位107个,港口63个,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高等级航道为骨架、岳阳港长沙港为枢纽的内核航运体系。
长沙新港码头。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再看空运,长沙正加速飞入“四小时航空经济圈”,计划到2021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将通达“四小时航空经济圈”160个城市,其中境外城市51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陆空交通网络加速形成,这是湖南交通运输实力的“硬通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则是“软实力”。近3年,我省交通运输领域生产责任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2%、65%,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
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湖南已建成3.7万公里通组公路,2020年将实现全省“组组通”,这意味着农村公路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将畅通无阻。省内51个贫困县3年共完成交通投资789亿元,占全省交通总投资的43%。

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菜岭村,乡村公路蜿蜒至大山深处。贺茂峰 摄
此外,我省还升级改造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大ETC发行力度,今年新增ETC用户236万,总数达到557万。在这样的强力推动下,未来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担心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排长队了……软硬实力都有了,得到“官方认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最近,湖南入选了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准备在城乡客运一体化、“两客”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建设、全域旅游生态景观路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等4大领域先行先试,大显身手。
在省交通运输厅,杜家毫考察了“两客”(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建设情况。他说,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我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风险,努力让人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2019年3月6日,施工人员在黔张常铁路酉水河特大桥进行铺轨作业。湖南日报郭立亮 摄
湘伴君注意到,这次调研中,杜家毫表示,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这意味着他对我省这一领域发展有了更多期盼。其一便是切实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杜家毫在调研中指出,要着力抓好“三干两轨”建设、黄花机场东扩二期、长益扩容等重点交通项目以及国省干线、通组公路建设。还有便是形成我省交通新格局。杜家毫指出,要紧扣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的目标任务,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形成省内省外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新格局,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在此基础上,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杜家毫说了几点:
▶要主动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完善联程联运的运输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要压实安全责任,强化隐患排查,加紧研究相关立法,对交通运输领域的“顽瘴痼疾”一件一件地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让依法依规运输成为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推动全省交通安全形势不断向好。▶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切实堵塞制度漏洞,确保把每个交通项目都建成廉政工程。